欢迎访问云开·全站appkaiyun
发布时间:2024-08-20 点此:1339次
邱光华
如果说灾难是人类最持久的记忆,那么在抗击灾难中逝去的生命,将永远铭刻在记忆的最深处。
“5.12”汶川地震发生十年后,那里的天空依然有雄鹰翱翔的踪迹。
5月,成都烈士陵园“邱光华机组”成员墓前,鲜花盛开。就像蛰伏了一冬的树木在春天苏醒一样,这些名字总会如期从人们心中苏醒——邱光华、李越、王怀远、陈琳、张鹏。2008年5月31日,他们驾驶的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直升机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,机上人员全部遇难。
家人、同志、朋友和陌生人纷纷来到坟墓前,向他们讲述他们重建的生活、他们本可能拥有的生活,而这些现在都发生在别人身上。
十年过去了,有的同志继续为他们翱翔天空,有的同志成了儿子,照顾父母,有的同志和他们一样成了师傅,先教徒弟如何做好人,再传授技艺。
最后一次飞行
通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7集团军某航空旅营区的道路笔直延伸,路边高大的白杨树郁郁葱葱,路后是一片空旷的停机坪。景色依然和10年前一样。曾驾驶过数百次直升机飞行和降落的邱光华,如今只剩下一张他的照片挂在营房里的军史博物馆里。
刘良多年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邱光华机组人员牺牲的事,但他还记得所有细节。2006年从军校毕业后,他进入某陆航旅,与另一名飞行员曾志勇成为邱光华的“关门弟子”。
2008年5月12日,地震发生。“那时,他(邱光华)距离退休只有11个月了。”穿过树林,刘良的目光停留在了宿舍楼一楼尽头,那是邱光华曾经住过的房间。或许是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的记忆浮现在脑海里云开·体育官方网站,她的话里多了几分感慨,“他根本就不用坐飞机。”
“但他主动申请飞行。”当天下午师徒见面,邱光华立即赶回来,在年轻飞行员被派往抗震救灾工作之前给他上了一堂应急课,后来人们发现,这场会面成了地震后师徒之间唯一的一次直接交流。
2008年5月15日下午3时许,92734号直升机在英雄飞行员邱光华的驾驶下,紧急迫降北川县城,执行废墟抢救任务。
大战在即,大家都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。“我们太忙了,十多天了,几乎没有机会说话。”邱光华抛掉不飞的“特权”,压下身处地震灾区的父母失联的消息,在心里展现出一流飞行员的实力,承担起了很多急难险重的任务。作为飞行“新手”,刘良在执行运输任务的同时,还忙于各种抢险救灾工作,大多数时候只够在机场解决时间。
5月31日,刘良在地面执勤,负责安全指挥直升机一架一架起飞,并统计每一架直升机按时返回。“下午6点多,我们发现一架直升机失去联系,还没有回来。原来是邱光华机组。”每个飞行员都知道失去联系意味着什么,但刘良拒绝猜测他们经历了什么。
当天13时,51岁的特等飞行员邱光华与他驾驶的734机组——27岁的副驾驶李跃、47岁的副驾驶飞行工程师王怀远、28岁的飞行工程师陈林、23岁的装货员直升机和地面保障员张鹏一同飞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。返回汶川银杏乡狭谷地段时,当地气候突变,直升机遭遇低云、浓雾和强气流,10名受伤人员及3名当地警察全部遇难。
那是汶川地震后邱光华的第63次飞行,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飞行。抗震救灾十多天,他从山区救出了200多名伤员,而他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深澳。
刘良记得师父在抗震救灾中教给他的所有技能,但他无法描述自己是如何在寻找邱光华船员的那几天里活下来的。他等待的希望就像风中摇曳的烛光。每个人都在恐惧中颤抖,随时都有可能被消灭。
“听到失事飞机找到的消息,我高兴得差点发疯……但残忍的上帝却开了最可怕的玩笑——这个消息是假的……我当时惊呆了,愣住了,傻了……爸爸,你在哪里?你在等他们来接你吗?爸爸,我以后就听你的。早点回来。我等你回来,一起过端午节。”妈妈和我,“等你回来……”这是当时还是17岁女孩的王霜曾在QQ空间里写下的话。她的父亲王怀远,长眠在青山绿水间。
6月10日,邱光华所乘直升机残骸和遇难者遗体在深山沟壑中被找到,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,追授邱光华一等功,原成都军区追授李越、王怀远、陈林、张鹏四人一等功。
2008年6月12日,在北京举办的“抗震救灾万众一心——2008中国抗震救灾大型新闻图片展”上,一位参观者久久注视着坠机的邱光华机组人员的照片,悼念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官兵。
又是一场不期而至的灾难,但人们来不及哀悼,直到很晚的时候,第77集团军某航空旅士官长芮银超才得以静下心来,回想起与邱光华机组的亲密互动。
芮银超在某航空旅服役30年,是该旅建旅以来首批新兵之一,他的军龄只比军营年龄小一岁。这里能找到的另一个“老兵”是邱光华。“每次换新机型,或者执行重要任务,我们俩都是一起被选上来的。”芮银超记得,2004年执行重要任务时,他的工作会交给另外一名机械师,“邱光华坚决不同意,就被叫去,因为任务容不得半点差错。”20年的合作,芮银超深知邱光华的认真、严谨,正是这种态度,把他培养成了最优秀的飞行员。
“5月31日吃完午饭,我和他们坐同一辆车去站。那天,飞行工程师芮银超所在的机组和邱光华的机组同时起飞,前往震区执行不同的任务。后来,他就没再回来……”
没有人知道最后时刻飞机上发生了什么。后来找到的黑匣子里,有邱光华最后铿锵有力的指令:“稳住,我来指挥。”芮银超说:“我知道他是一位冷静果断的飞行员,在危急时刻依然保持冷静。”
邱光华。1996年5月12日拍摄
生命的可能性
“1974年周恩来总理选拔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之一”、“荣立二等功2次、三等功4次”、“四种气象条件飞行机长、副师级特等飞行员”……不主动请缨,51岁的邱光华主动请缨参加“5.12”抗震救灾任务。他将在蓝天白云下荣幸地回到家乡。在茂县羌族旧居,在庭院里看花开花落,仰望天空,云卷云舒。
“他爱花草,也注重体育锻炼,总叫我陪他一起锻炼。”回忆起邱光华,妻子李迪燕心里永远抹不去的悲伤,丈夫曾经描绘的未来,应该是夫妻俩手牵手在花园里散步,或是周游世界。
阳光温暖明媚,一如往昔。刘良想起邱光华的宿舍,藤蔓从二楼的栏杆上垂下来,挣扎着钻进窗户;门前的枇杷树上结满了成熟的果实。角落里的三角梅盛开着。“这些都是从西昌、龙泉山和云南带回来的。”羌族男子对装饰生活的心思,远不止当初那么多。爱家人,爱生活,他想做的事情还很多。
王怀远的人生计划中也有了最重要的人。他8岁那年,父亲去世,母亲独自艰难地抚养着两个姐姐,年老之后,患上了高血压,王怀远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母亲的身体健康。节前夕,王怀远终于把新买的集体房装修完毕,准备带着母亲从农村过来一起过节,却遇上了一场雪灾救灾任务,接着又发生了地震……团聚成了母亲永远等不到的承诺。
结婚近20年,妻子李建兵先是随军,后来辞去工作照顾家庭。王怀远总觉得自己亏欠她太多,在“5·12”汶川地震前,他已规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,“等我退休了,就给你女儿当保姆,照顾孙子,好好休息。”李建兵说,自己也想回四川泸县老家种橘子树。但王怀远还是先休息了。
2003年毕业分配到某陆军航空兵旅时,成都80后小伙子李越已将心思寄托在诗歌和远方。在广阔的蓝天下,他向往“成为我国新一代知识型王牌直升机飞行员”。作为营里唯一的硕士学历飞行员,他难掩昂扬的斗志。城市生活中有李越的潇洒,成都大街小巷的美食,他都记在心里。战友闫鹏曾说:“我只记住了李越的手机号,周末出去吃饭、逛街,一定要问他。”
李越热爱摄影,电脑里存满了照片。当时,战友们不知道该如何用“文艺”来形容他。2008年春节,他与女友王雨八年的恋情圆满结束,两人喜结良缘。蜜月旅行本是新婚夫妇许下的承诺,却因连续两次救灾任务,变成了终身未兑现的承诺。
想起陈林,战友们谈论最多的,还是十年前刚满一岁的女儿。“那个小娃娃好可爱啊。”一头卷发、白皙的皮肤、胖乎乎的小手,战友们的眼里满是爱意,似乎蕴含着陈林带不走的父爱。2008年5月30日中午,也就是事故发生的前一天,妻子曾静带着女儿来营区看望半个多月没见的陈林。后来,我安慰自己,“希望他没有留下遗憾。”
十年前,张鹏23岁。现在他还是23岁。“我不爱多说话”、“我住在农村kaiyun体育网页版登录网页版,省吃俭用”、“我是山东人”。在营里很难找到人来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。生死关头,他迷失在繁忙的凤凰山机场,挤在无数搬运物资、运送伤员的年轻战士中间,没有人特别记得他。
你有女朋友吗?你在山东的父母知道你一次又一次飞往灾区吗?没人来得及问这些问题,直到飞机失事的消息传来,部队清点了人数,大家才知道,那架一去不复返的734直升机上,有一位小战士,名叫张鹏。
原陆军航空兵团管理科管理员高岳很快就想起了这个年轻人,想起了他一夜长大的那个夜晚。“我想收养一个孤儿。”一天晚上,从地震灾区回来的张鹏突然想起了这句话。
高月雅不以为意:“你这个小兔崽子,你还没有长大啊!”
“我长大不长大,跟年龄没有关系……”高悦被这个精心选择的答案惊呆了,灾难中,这个长着娃娃脸的男孩变了。
地球满目疮痍,生命戛然而止,原本充满可能、充满各种生命状态的生命,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刻全部定格——那些义无反顾拯救生命的战士们,留下了一块英雄的墓碑。
十年后,我们成为了你
“这世界上有两种理想,一种是我实现我的理想,一种是理想通过我来实现,哪怕牺牲我的生命。”空军首批运20飞行员、西部战区空军某航空兵团飞行大队长冯伟最喜欢的一句话,恰恰就是李越等人的人生写照。
1999年,19岁的冯伟考入空军某飞行学院。那一年,与他同龄的李越也参加了同样的高考,考入了千里之外的另一所飞行学院。不同的地方,同样的训练,两年后,冯伟留在了空军,李越被分配到了鲁航。从此,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上飞翔,却各自经营着自己的人生,再也没有过任何交集。
2010年9月13日,冯伟敲开了成都城北一户人家的门,他和李悦关系亲密,当年5月,冯伟见到了李悦父母李兆世和肖甜春采访的视频,失去孩子的母亲泪流满面,悲痛欲绝。想了想,他给肖甜春写了一封信,表示想替“战友”照顾好两位老人,一周后,肖甜春给冯伟回信,愿意认这个“儿子”。
刚入伍那几年,冯伟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家乡湖北,对李爸爸和肖妈妈来说,唯一的孝心就是时不时给他们打电话,时不时给他们送点当地特色小吃。作为运20飞行员的冯伟通过层层筛选,成为首批转飞运20的人员之一。“后来才知道,新部队驻扎在成都。”
机缘巧合,又莫名其妙的缘分,让冯伟来到了李先生和肖女士居住的城市。
2010年4月2日,成都军区某团在成都烈士陵园为邱光华、李跃、王怀远、陈林、张鹏五位烈士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,陈林的母亲在他的墓碑前哭得不亦乐乎。
因为都是退役军人家庭,而且都是培养过飞行员的家庭,生活中惊人的相似总是让冯伟感到茫然。飞行员随时可能执行任务,很难第一时间接听家里的电话。冯伟和湖北的家人有个约定,平日里家人不会给他打电话,只有在飞行休息时才会给他打电话。刚到成都,他就把这个约定告诉了爸爸李先生和妈妈肖先生。
“李月也一样,我们都习惯了。”肖天纯不敢再说下去,回答道。冯伟知道,“说出来你就哭了。”
十年,楼下的梧桐树换了新品种,长到了三层楼高;十年,小区外的马路从两车道变成了八车道;十年,退休邻居们周末喝茶的地方从北一马路变成了三圈到达了东三环……肖天春对儿子李悦的思念一点儿也没变。他们的家还是李悦离开时的样子,十年如一日。
冯伟给两位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,也成为夫妻俩额外的牵挂,李兆时曾在原济南军区空军服役,十分关心军队装备的发展,冯伟每次回家都会和他谈心;肖妈妈也总是提醒他要小心。
“除了照顾他们,尽到做‘儿子’的孝心之外,告慰两位老人最好的方式,就是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的英勇牺牲。”多年的共同生活,冯伟对此深有体会。值此岁末之际,他和更多同期战友决定,在李越母校为他立一尊雕像。
不要难过,不要痛苦,冯伟希望的是年轻一代能从英雄事迹中看到希望和力量,感受到爱。正如李肇时所理解的,“为了让大多数人过得好,我们不怕牺牲,一心一意为满国,一手撑起一家人。”
英雄精神的传承,也是刘良最在意的。在师父邱光华牺牲后,刘良在执行飞行任务时,也曾与死神擦肩而过。“当时他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?”他突然觉得自己更了解邱光华了。日常教诲说,“一个合格的飞行员,最重要的是素质和精神。”刘良不再惧怕死亡,决心将一生奉献给航空事业。曾志勇大概也有些领悟,依然活跃在航空事业中。4月,他再次离开军营,前往外地参加训练任务。
“他们很多方面都很相似。”突然,有战友在刘良身上总看到邱光华的影子。多年前,他被提拔到教导队,有了自己的“徒弟”。 “我对他们要求很严格。除了要求技能,甚至一些生活上的习惯。”最重要的是,他先在“徒弟”的思想教育上下功夫,就像邱光华要求自己做到的那样。 “只有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,才能在困难面前,在变化面前保持不变,充分发挥自己的驾驶技术。”
继续经营生意,陪伴家人kaiyun官方网站下载官网,并让某人接管逝者留下的生活。
正如臧克家所言,有些人死了,而他还活着。
封面新闻记者李元丽、摄影师谢凯